在石油炼化、重油加工及渣油处理领域,烛式过滤器用于分离催化剂粉末、焦粉、沥青质及无机杂质。这类物料具有高粘度、高固含、易结焦和温度敏感的特点。生产过程中普遍面临过滤压差飙升、滤芯表面结焦硬化、反吹失效和清洗困难等挑战,严重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行和经济效益。
深层问题分析
沥青质与胶状物析出沉积
重油和渣油是复杂的胶体体系,其稳定性对温度、压力及组成变化极其敏感。过滤过程中,温度降低或轻组分流失可能破坏胶体平衡,导致沥青质、胶质和蜡状物析出;
这些粘稠物质迅速粘附在滤材表面和孔道内,形成致密污垢层,不仅堵塞通道,还捕集其他固体颗粒,形成复合型污染;
析出的沥青质在高温下进一步缩合结焦,形成坚硬碳质层,常规清洗方法难以去除。
高温结焦与热降解
石油渣油过滤常在高温(200-400°C)下进行以降低粘度。但局部过热(如靠近加热器壁或因流动死区)会引发油品的热裂解和缩合反应,生成焦炭;
滤芯表面因流动阻力大,边界层温度可能高于主体温度,成为结焦的“触发器”;
结焦是不可逆的化学变化,形成的焦炭硬度高,牢固附着在滤材上。
催化剂细粉的深度穿透与磨损
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催化剂粉末(FCC催化剂等)粒度细( often <10μm)、硬度高、棱角分明;
细粉极易穿透预涂层或滤材表面层,进入内部孔道,造成深层堵塞;
高速流动的浆料中的催化剂颗粒会对滤材表面产生冲蚀磨损,特别是在进口等流速突变处,降低滤材机械强度。
工艺波动与稳定性差
上游装置的操作波动会导致进料性质(粘度、固含量、组成)频繁变化,过滤系统难以始终在最优工况下运行;
紧急开停车或负荷调整时,温度和气相环境变化极易引发体系失稳和物质析出。
系统性解决方案
材料升级与系统优化设计
卓越的耐高温性能(可长期耐受500°C以上);
极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磨损能力;
优良的导热性,减少局部过热风险。
滤材选择:摒弃传统聚合物滤材,选用金属烧结滤材(如316L, 哈氏合金,因科镍合金)。其具备:
表面改性:对金属滤材进行表面钝化处理,提高光滑度,减少结焦母体的附着;或研发陶瓷涂层金属滤芯,利用陶瓷的极佳惰性抗结焦性能。
系统保温与伴热:对整个过滤系统(包括壳体、管道、阀门)进行均匀伴热(通常采用导热油或电伴热)和保温,确保温度波动控制在±5°C以内,防止温度降至沥青质析出点以下。
流场优化设计:改进进料分布器设计,确保流体均匀分布,避免死区和短路;选用低剪切力的进料泵,减少对胶体体系的破坏。
工艺控制与操作策略
采用高温氮气或过热蒸汽作为反吹介质,其携带的热量有助于软化粘性滤饼;
设计高能脉冲反吹系统,储气罐压力需远高于操作压力,在瞬间释放巨大能量,震碎结焦层。
稳定进料工况:加强与上游装置的协调,尽量保证进料性质的稳定。设置进料缓冲罐,均质化原料。
在线溶剂冲洗:定期向进料中注入少量芳烃溶剂(如甲苯)或专用清焦剂。这些溶剂可以溶解尚未完全结焦的沥青质前驱体,延缓硬垢形成。
反吹系统升级:
过滤温度优化:通过实验确定最佳过滤温度窗口——温度高到足以显著降低粘度,但又低于油品大量结焦的起始温度。
高效在线清洗与再生技术
热媒循环清洗:当压差升高到设定值,切换至清洗模式。用高温导热油在系统内循环,利用高温将滤芯上的重油、沥青质等软化和熔融,携带出系统。
在线燃烧清焦(可控烧焦):对于金属滤芯,可通入严格控制氧含量(通常<1%)的热空气或烟道气,在高温下将表面的结焦物缓慢燃烧成CO₂和H₂O。必须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,防止烧坏滤芯母材。
化学清洗:定期停车时,使用专用高温化学清洗剂(如含有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的有机溶剂体系)进行循环清洗,溶解有机垢。
机械清理:对于可拆卸式金属滤芯,离线采用高压水射流(>500bar)或喷砂清理等机械方式彻底清除焦垢。
预涂层技术与系统保护
作为牺牲层,保护昂贵的金属滤芯免受直接污染和磨损;
形成更疏松的滤饼,便于反吹清理;
过滤结束后可随滤饼一同排出。
即使使用金属滤材,也推荐采用预涂层技术。在滤芯表面预涂一层惰性助滤剂(如煅烧无烟煤粉、金属氧化物粉末)。这层预涂层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