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介质过滤器的高效稳定运行,不仅依赖于优秀的设计,更取决于日常规范的操作、科学的维护和及时准确的故障排除。本文将为您系统梳理这些关键知识。
启动运行:
缓慢开启进水阀,使设备缓慢升压,让滤床逐渐压实,避免水流瞬间冲击破坏滤层平整。
打开排气阀,将罐内空气排尽后关闭。
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泄漏。
运行监控:
压差(△P):这是最核心的监控参数。记录清洁状态下的初始压差(通常为0.02-0.05 MPa)。当运行压差升至0.1-0.2 MPa时,必须进行反冲洗。
出水水质:定期从取样阀取样,检测出水浊度或SDI值。即使压差未到,出水水质恶化也应触发反洗。
运行时间:对于水质稳定的系统,可设定固定的反洗周期(如24小时),但应以压差和水质为主要判断依据。
反冲洗的目的是清除滤料中截留的污染物,恢复其过滤能力。气水联合反洗是现代设计中最有效、最节水的技术。
最佳反冲洗流程(气水联合):
排水 (Drain):
将过滤器水位降至滤料层以上10-20厘米处(接近上布水器),避免反洗时无谓的水资源浪费。
气擦洗 (Air Scrubbing):
开启排气阀或反洗排水阀。
单独开启进气阀,以强烈的气流(强度:10-20 Nm³/(m²·h)
)擦洗滤料2-3分钟。此步骤能剧烈搅动滤料,有效打碎“泥球”并剥离附着在滤料表面的有机污物。这是解决滤料板结最关键的步骤。
气水联合冲洗 (Air-Water Mix Scouring):
保持进气的同时,缓慢开启反洗进水阀,注入反洗水(强度:8-10 L/(s·m²)
)。气水共同作用,产生更强的剪切力,并将剥离的污物托起。持续约4-6分钟。
水反冲洗 (Water Rinsing):
关闭进气阀,继续加大反洗进水(强度:12-15 L/(s·m²)
),进行单独水洗,将已被擦洗下来的污物彻底冲出罐外。持续5-8分钟,或直至反洗排水由浊变清。
静置沉降 (Settling):
关闭所有阀门,让滤料自然沉降2-3分钟,使其形成稳定的分级层。
正洗 (Forward Rinse):
开启进水阀和正排阀,以正常运行流速进行冲洗,直至出水清澈(通常2-5分钟),然后将设备投入正常运行或备用。
反冲洗技巧与注意事项:
反洗水源:应使用洁净的过滤后水(如RO产水、超滤产水),避免引入新的污染物。
反洗强度:强度不足,滤料洗不净;强度过高,会导致滤料流失。观察反洗排水情况和滤床膨胀率(宜控制在25%-50%)。
反洗频率:严禁长期不反洗。若设备停运超过一周,建议先进行反洗再投入运行。
以下表格列出了多介质过滤器的常见问题、原因及解决方案。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与排除步骤 |
---|---|---|
出水水质不达标 | 1. 滤料级配不合理或滤层厚度不足。 2. 反洗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,导致滤层乱层。 3. 原水水质突然恶化(如高浊度冲击)。 4. 滤料运行时间过长,严重损耗。 | 1. 检查滤料级配和高度,补充或更换滤料。 2. 调整反洗强度和时间,检查下布水器是否损坏。 3. 加强上游预处理,或增加反洗频率。 4. 更换新滤料。 |
运行压差上升过快 | 1. 反洗不彻底,滤料结块或形成“泥球”。 2. 原水污染物含量过高(如藻类、有机物)。 3. 反洗周期设定过长。 | 1. 加强反洗,特别是气擦洗步骤。严重时需化学清洗或掏出滤料人工清洗。 2. 改善预处理(如增加絮凝剂投加)。 3. 缩短反洗周期。 |
反洗时滤料流失 | 1. 反洗强度过高。 2. 下布水器(如滤帽)损坏或脱落。 3. 反洗排水阀开度过大或收集器损坏。 | 1. 立即降低反洗强度。 2. 停止运行,排空检查并更换损坏的布水元件。 3. 检查排水系统。 |
反洗后压差仍然很高 | 1. 长期运行,滤料被压实或板结。 2. 油污、有机物等粘性物质污染。 3. “泥球”现象严重。 | 1. 进行化学加强反洗(CEB):在气水擦洗时,投加低浓度的NaOH、NaClO或酸液进行浸泡和冲洗。 2. 人工清洗或更换滤料。 |
反洗排水不清 | 1. 反洗强度或时间不足,污物未完全排出。 2. 滤料破碎,产生粉末。 | 1. 适当提高反洗强度或延长反洗时间。 2. 检查滤料磨损情况,补充或更换滤料。 |
各过滤器反洗效果不均 | (针对多套并联系统)进水或反洗水分配不均。 | 检查母管设计,确保各单元进口压力流量一致,可考虑加装流量计和平衡阀。 |
日常检查:检查压力表、阀门、管路是否有泄漏。
定期检查(每半年或每年):
打开人孔,检查滤料高度和损耗情况,及时补充。
检查滤料是否结块,观察有无“泥球”。
抽样观察滤料颗粒的完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