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介质过滤器是一种利用多层不同介质协同过滤的水处理设备,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分层拦截和深度过滤机制。以下是核心工作流程及原理:
介质分层设计
过滤器内部填充多种滤料(如无烟煤、石英砂、磁铁矿等),按密度和粒径科学分层:
这种分层设计确保反冲洗时滤料不混层,维持长期过滤效率。
顶层:轻质粗颗粒(如无烟煤),比重小、粒径大,拦截大颗粒悬浮物;
中层:中等密度(如石英砂),截留较小颗粒和胶体;
底层:重质细颗粒(如砾石或磁铁矿),比重最大、粒径最小,吸附细微杂质
。
逐级拦截机制
水流自上而下通过滤层:
较大悬浮物被表层无烟煤筛滤截留;
较小颗粒在石英砂层通过吸附和机械阻留被捕获(滤料缝隙逐渐缩小,杂质碰撞粘附概率增加);
底层进一步去除残余微粒,实现深度净化。
过滤阶段
原水在压力驱动下进入过滤器,悬浮物被各层滤料逐级截留,出水浊度可降至3-5mg/L以下。
滤床孔隙结构形成立体过滤网,截污容量较单层滤料提升40%以上。
反冲洗再生
气洗:压缩空气擦洗滤料,剥离粘附杂质;
水洗:逆向水流冲走污物,恢复滤层通透性。
当进出口压差超过0.05MPa或达到设定时间,启动反冲洗:
反冲洗强度需控制(水洗20-30m/h,气洗15L/m²·s),避免滤料流失。
高效截污:多层介质协同提升杂质去除率,尤其擅长去除悬浮物、胶体及部分有机物。
稳定运行:科学级配滤料保障反洗后分层结构复原,避免“乱层”失效。
广泛适用:常用于工业给水预处理、循环水系统及纯水制备的前端除浊环节。
滤料板结可能因反洗不彻底或水质突变引起,需加强气水联合反洗或更换滤料6;日常需监测压差和出水浊度,定期维护以保持性能714。
结果可信度说明:本回答整合了百度百科(可信度"非常高")及专业平台(如知乎、行业网站等"较高"可信度来源),过滤机制描述与设备操作要点均来自多源交叉验证。